數年前回國,曾經吃過鮮嫩的南瓜苗,當時國內也十分推崇來自大自然的原生蔬菜。其實在加拿大我們自己也種了西葫蘆,這也是一種瓜類,其葉子和南瓜葉非常相近。當看到我的西葫蘆葉子剛剛出苗時,我不仍心將剛出的綠苗葉子收割下來吃了;另外,西葫蘆這類的瓜菜只要有足夠的水,葉子生長很快,不久就出了大片的葉子,而且不多久就看似老了。西葫蘆的葉子和梗上長有很多小毛刺,摸起來都挺棘手的,因此一般人們都不吃很厚多毛的老瓜葉子。
我們家今年又種了西葫蘆,這是一周前的照片,現在葉子更多了,而且很快都很厚實和多毛了。
我開始嘗試吃這些比較老的葉子了,我發現其實味道和營養都非常不錯。
首先,將葉子剪下來,用清水洗乾淨。
然後將葉子連梗切成細絲
將絲絲放入碗中,加鹽醃上數分鐘。很快,葉子的體積縮小了,出了很多綠水。將水倒掉,然後用手將鹽水擠乾,這樣菜葉子都變的很柔軟了,而且鹽也隨水擠掉了。
經過這樣軟化處理之後,菜葉和梗子都吃不出那麼老或粗糙了。
最後可以炒菜了。可以素炒,加點辣椒;也可以加肉絲炒,或者和豆腐炒。我還試過在燒製三文魚時,加上瓜葉和西紅柿,味道也特別美。一盤香噴噴可口的瓜葉菜上桌了!
自己種的綠色植物沒有用任何化肥或殺蟲劑,這樣用瓜葉做菜不僅可以物盡其用,而且還特別有營養。我估計葉子和梗上的細毛也許還是非常好的纖維,可以起到清洗腸子的作用呢。
Tuesday, July 22, 2014
Sunday, June 22, 2014
生命最基本的維他命:水及電解質
自從我去年參加馬拉松跑步之後,跑步成為我日常身體鍛鍊的經常活動。通過鍛鍊身體性的跑步活動,我不僅練就了健壯和苗條的身體,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習了許多有關人體生理方面的科學知識。這一博文就是有個水和電解質的認識,我想,其實這不僅僅對於體育鍛鍊的人有益,而且對於一般的人來說,也有十分重要的健康意義。
水是生命最基本的營養
一般來說,人體體重的60%是水。在人身體內部,水分別存放在兩個部份:細胞內的水份占有40-50%,細胞外為60-50%。
那麼,為什麼水對生命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呢?這要從水在人體內容的功能來看,首先,水是液態,它即有可變性,又占有一定體積,因此,它是人體堅實結構的基礎。其次,水是人體血液、淋巴、消化、泌尿器官主要內容,它是營養、氧氣、果糖、氨基酸等的載體,也是排卸廢棄物、運動之後肌肉酸等的載體;液態的水還是人體關節的潤滑劑。第三,水是人體體溫的重要調節體,人體的正常體溫主要是通過水來調節的。比如夏季或劇烈運動時,排瀉汗水是主要降溫的方式。由此可見,水在人的生命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電解質:控制人體細胞水分的重要元素
那麼,是否僅僅保證有足夠的水,或H2O,就行了呢?科學家發現,水是重要的載體,但僅僅有足夠的H2O是不夠的。我們大家都知道水是非常好的溶劑,在生命中,水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營養,這些是水中的離子,或電解質。從人體因熱或大運動出汗,我們就可以感覺到,皮膚上滲出的汗水是咸咸的,尤其是最開始的時候,這主要就是流失水中的鈉離子。
除了我們感覺像鹽中的鈉離子外,還有別的離子嗎?這些離子起什麼作用呢?
科學家進一步證明,這些陽離子和陰離子必須互相平衡列於人體,而且這種平衡的範圍只能存在於液體中。如果這種平衡遭到破壞,細胞就會失去水,結果出現細胞缺水。如果平衡情況厭惡,細胞就會出現受傷,甚至死亡。
根據證明的科學文獻資料數據,細胞外的重要電解質主要有鈉,氯化鈣和碳酸氫鈉;細胞內的重要電解質主要有鉀,鎂和磷酸鹽。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微觀的平衡和生理作用,如果我們人體失去這些微量營養太多,我們的生命就會出現危機甚至死亡;如果我們身體這些微量物質累積太多,我們身體器官也會出現紊亂。
這種不平衡往往是我們人自己造成的,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下面是數條原因:
- 過多飲水。微量金屬元素和鹽是通過水來溶解的。飲服超量液體,一般人會出現尿多。人體的腎臟將液體以尿的方式排出體外,而溶解在液體中的離子也隨之排瀉,解果造成重要電解質的大量流失。
- 因出汗造成電解質大量流失。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運動或體力勞動,還有高燒等,造成大量出汗,電解質也隨之流失。如果不進行電解質補償,僅僅飲水,長時間下去,會造成體內電解質失衡。
- 服用利尿劑和瀉藥。服用這些藥物或有此副作用藥物,排瀉不僅造成體內液體大量流失,其中的高濃度電解質也被帶出體外。
基本電解質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電解質的重要性,下面是最為重要電解質的簡單解釋。最重要的包括有:鈣(calcium),鈉(sodium),鉀(potassium),鎂(magnesium)和氯化物(Chloride)。了解它們的重要性,可以從它們的功能來認識,由此我們應該在飲食、工作和活動中進行必要的補充。
- 鈣。人們往往認為鈣對骨骼和牙齒有健康作用,佔有99%。但游離的鈣還是調節人體功能最重要的離子。作為陽離子,鈣被稱為"第二信使",其在細胞液體中的濃度起著調節細胞功能、心跳、血凝的作用。
- 鈉。鈉是細胞外的重要離子,它的主要功能是調節細胞內液體的量,它也調節血漿的量。鈉對神經和肌肉起重要功能作用,用於調整人體酸性平衡。當鈉離子很低時,人會出現頭暈甚至暈眩。
- 鉀。鉀是細胞內部的重要陽離子,它與鈉一塊協同來調節身體中酸基質和水的平衡。正是因為如此,它與鈉起著防止脫水和保持水平衡的作用。它與鈣一同來調節神經信息傳遞和肌肉的活動。缺鉀會影響糖的儲存,從而影響運動所需要的能量和肌肉的活動。缺鉀或鉀過多都會對心功能有嚴重的影響。
- 鎂。人身體中的大部份鉀也都集中在骨骼中,只有1%的出現在細胞外的液體中。鉀最重要的作用是生理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作用。因此如果身體中鉀的含量極低將會有生命危險。
- 氯化物。其对人体内的水分平衡机制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可防止脫水;它能夠幫助分解蛋白質,吸收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2;有助於放鬆肌肉,防止出現痙攣。
十分幸運的是,一般我們從食物飲食中都可以得到這些基本的營養。這些基本營養在身體中比率如果過低或過高都會對身體的基本功能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在大運動、極限運動、或持續性運動中,還有夏日酷暑造成人體分泌大量汗水,感冒高燒,新陳代謝功能紊亂都會造成這些基本營養達不到正常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脫水虛脫現象,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
因此在這些情況下,不僅僅是需要補充水,同時也需要因為電解質的流失,進行適量電解質的補充,以保證生理細胞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肌肉也能夠得到持續的能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補充電解質也是補充能量。
最後以下面這個漫畫搞笑結束,大意是兩個人運動出了大量的汗,其中之一發現忘記帶了運動飲料,結果他們發慌了,其中一人跑到商店趕快買了兩瓶,兩人咕咚咕咚喝了個痛快。最後一人問什麼是電解質,另一人答道:我根本就不知道!
了解到電解質的重要性之後,你會更好地保護你的身體健康!
參考
其它博文
Wednesday, June 4, 2014
學習WWDC 14
2014.06.02蘋果全球軟件開發者大會WWDC在美國洛杉磯開幕了,這次大會將進行一週時間,屆時將有100多個講座和上百個實地指導。
這一次的WWDC大會是一次真正將重點放在軟件新特點發佈和學習方面。蘋果在新的iOS 8和OS操作系統增加了許多新的功能,並且在整體連貫一致整合方面做了許多基礎性的工作。另外一個意外是蘋果推出了新的現代編程語言Swift,這是一個全新和語言,從我目前得知的信息,這一新語言將會很快代替Objectiv-C,太讓人耳目一新了。
蘋果在軟件方面花了這麼多功夫,奠定了許多基礎平台,這將為蘋果的硬件:電腦和移動給所有的軟件設計人員提供新的更為廣闊的天空,屆時將有更多、更新、更方便的軟件app推出!
WWDC也是我最為喜歡的學習內容,這個季節將是我最為時間緊張的一個多月。過去曾經寫過一些筆記,但是最終還是內容太多,無法一一繼續寫下去。這一次我還是集中於學習,這裡的博客將不斷更新我所看過的內容,以此作為記錄和學習的參考。
我十分珍惜WWDC的學習機會,每次學習我都可以從深一層了解蘋果對操作系統大刀闊釜的改進和更新,這些非常基礎性不斷優化和擴展,不僅讓新的操作系統更加穩定,增加更為哇塞新功能,而且讓軟件開發者有利器和充分的想像能力,開發出更多更好的軟件。這將使得蘋果用戶有更加豐富多彩的便利生活。
展望不久未來更為美好的生活,這讓我感到健康的身體是多麼地重要,積極向上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可以讓我的生活更為充實。
學習視頻記錄
號
視頻
類型
平台
學習時間
2014
2014
1
Keynote
Special Events
iOS, OS X
06.02
2
Accessibility on OS
Frameworks
OS X
06.03
3
Platforms State of the Union
Special Events
iOS, OS X
06.04
4
Accessibility on iOS
Frameworks
iOS
06.04
5
Adopting Advanced Features of the
New UI of OS X Yosemite
New UI of OS X Yosemite
^
OS X
06.05
6
Adopting Handoff on iOS and OS X
^
iOS, OS X
06.05
7
Introduction to Swift
Tools
^
06.05
8
Kids and Apps
Core OS
^
06.06
9
Intermediate Swift
Tools
^
06.07
10
Advanced Swift
^
^
06.07
11
Advanced Swift Debugging in LLDB
^
^
06.08
12
Integrating Swift with Objective-C
^
^
06.08
13
Introduction to LLDB and the Swift REPL
^
^
06.08
14
Swift Interoperability In Depth
^
^
06.08
15
A Look Inside Presentation Controllers
^
iOS
06.09
16
Swift Playgrounds
^
iOS, OS X
06.09
17
A Strategy for Great Work
Frameworks
^
06.10
18
Introducing CloudKit
^
^
06.10
19
Advanced CloudKit
^
^
06.10
20
Advanced iOS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and Patterns
^
^
06.11
21
Introducing HealthKit
^
^
06.11
22
Introducing HomeKit
^
^
06.11
23
Introducing the Modern WebKit API
^
^
06.12
24
Sharing code between iOS and OS X
^
^
06.12
25
What's New in Cocoa
^
OS X
06.12
26
What's New in Table and Collection Views
^
iOS
06.13
27
Adapting Your App to the New UI of OS X Yosemite
^
OS X
06.17
28
Adopting AirPrint
Core OS
iOS, OS X
06.18
29
Designing Accessories for iOS and OS X
^
^
06.18
30
Managing Apple Devices
^
^
06.18
31
What's New in the Accelerate Framework
^
^
06.19
32
Building Apps for Enterprise and Education
^
iOS
06.19
33
Distributing Enterprise Apps
^
iOS, OS X
06.20
34
What's New in Core Location
^
iOS
06.21
35
What's New in Foundation Networking
^
iOS, OS X
06.22
36
Taking Core Location Indoors
^
iOS
06.22
37
Cross Platform Nearby Networking
^
iOS, OS X
06.22
38
Writing Energy Efficient Code, Part 1
^
^
06.23
39
Keychain and Authentication with Touch ID
^
iOS
06.24
40
Writing Energy Efficient Code, Part 2
^
iOS, OS X
06.24
41
What's New in iOS Notifications
^
iOS
06.24
42
Fix Bugs Faster using Activity Tracing
^
iOS, OS X
06.25
43
User Privacy in iOS and OS X
^
^
06.25
44
Advanced Topic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Frameworks
^
06.25
45
What's New in Cocoa Touch
^
iOS
06.26
46
Creating Extensions for iOS and OS X, Part 1
^
iOS, OS X
06.26
47
Designing Intuitive User Experiences
^
^
06.27
48
Storyboards and Controllers on OS X
^
OS X
06.27
49
View Controller Advancements in iOS 8
^
iOS
06.29
50
Building Adaptive Apps with UIKit
^
^
06.29
51
Creating Extensions for iOS and OS X, Part 2
^
iOS, OS X
06.30
52
Designing a Great In-App Purchase Experience
^
^
06.30
53
Creating Custom iOS User Interfaces
^
iOS
06.30
54
Optimize Your Earning Power With iAd
^
^
07.01
55
Prototyping: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
iOS, OS X
07.01
56
Core iOS Application Architectural Patterns
^
iOS
07.02
57
What's New in Core Data
^
iOS, OS X
07.02
58
Creating Modern Cocoa Apps
^
OS X
07.02
59
Making a Great First Impression With Strong
Onboarding Design
Onboarding Design
^
iOS, OS X
07.02
60
Advanced User Interfaces with Collection Views
^
iOS
07.03
61
Building a Document-based App
^
^
07.03
62
Advanced Scrollviews and Touch Handling Techniques
^
^
07.04
63
Building Interruptible and Responsive Interactions
^
^
07.05
64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the Mac Pro with OpenGL
and OpenCL
and OpenCL
Graphics and
Games
Games
OS X
07.06
65
Ingredients of Great Games
^
iOS
07.07
66
Working with Metal: Overview
^
^
07.07
67
Working with Metal: Fundamentals
^
^
07.07
68
Working with Metal: Advanced
^
^
07.08
69
What's New in SpriteKit
^
iOS, OS X
07.08
70
Best Practices for Building SpriteKit Games
^
^
07.08
71
What's New in SceneKit
^
^
07.09
72
Building a Game with SceneKit
^
^
07.09
73
Designing for Game Controllers
^
^
07.10
74
Motion Tracking with the Core Motion Framework
^
iOS
07.10
75
What's New in Core Audio
Media
iOS, OS X
07.11
76
AVAudioEngine in Practice
^
iOS
07.11
77
Mastering Modern Media Playback
^
iOS, OS X
07.11
78
Advanced Media for the Web
^
^
07.11
79
Harnessing Metadata in Audiovisual Media
^
^
07.12
80
Your App, Your Website, and Safari
^
^
07.12
81
Camera Capture: Manual Controls
^
iOS
07.12
82
Creating 3D Interactive Content with WebGL
^
iOS, OS X
07.13
83
What's New in iAd Workbench
^
iOS, OS X
07.13
84
Introducing the Photos Frameworks
^
iOS
07.14
85
Web Inspector and Modern JavaScript
^
iOS, OS X
07.14
86
Direct Access to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
^
07.15
87
Advances in Core Image
^
^
07.16
88
Developing Core Image Filters for iOS
^
^
07.17
89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and Usability of
Complex Web Applications
Complex Web Applications
^
^
07.17
90
Designing Responsive Web Experiences
^
^
07.17
91
Affiliate Tools for App Developers
Services
^
07.18
92
The New iTunes Connect
^
^
07.18
93
Optimizing In-App Purchases
^
^
07.19
94
Creating Great App Previews
^
iOS
07.19
95
Preventing Unauthorized Purchases with Receipts
^
iOS, OS X
07.20
96
JavaScript for Automation
^
OS X
07.20
97
What's New in Xcode 6
Tools
iOS, OS X
07.21
98
What's New in Interface Builder
^
^
07.21
99
Localizing with Xcode 6
^
^
07.21
100
Debugging in Xcode 6
^
^
07.22
101
Testing in Xcode 6
^
^
07.22
102
Continuous Integration with Xcode 6
^
^
07.23
103
Building Modern Frameworks
^
^
07.23
104
What's New in LLVM
^
^
07.24
105
Improving Your App with Instruments
^
^
07.25
106
Advanced Graphics and Animations for iOS Apps
^
iOS
07.25
參考
- 蘋果軟件開發大會2014:學習視頻
其它博文
Sunday, June 1, 2014
成功完成半馬拉松活動!
2014-06-01,週日,今天(2014.06.01)陽光明媚,無風,氣溫20度。我參加了卡城第五十屆馬拉松活動,我去年完成了全馬長跑,今年我第一次試半馬,並成功完成!
這是今天的天氣,留存記錄:
第五十屆活動創造了數個記錄,參加人數達一萬五,馬拉松男子的冠軍被來自南面Lether Bridge的Kip奪走,成績2:19:47,比過去記錄快3分1秒;女子馬拉松冠軍被加拿大東部城市Halifax的Emily奪得:2:46:21,比記錄快5分15秒。
一大早4:45爬起,洗漱之後趕緊吃了一碗湯麵和一個肉夾饃,5:40乘快速輕軌趕往牛仔公園。車上幾乎全是參加活動的男女老少,不過看起來還是女生多。
這是坐車時的情形:
到了目的地之後,到處是熙熙攘攘的參加者,我求他人拍攝了當時等待的隊伍:

進入隊伍之後,遙遙可見遠處的起始點:

活動七點準點開始,一路保持勻速,我用NikePlus監控我的速度在六分之內,在最後一段,估計兩個小時沒有問題,沒有加速搶時間,反而注重路邊的官方攝影師,希望能夠都能被拍攝到。
這是最後快要達到終點時,我當時一直都沒有看到家人和熟人朋友。我想如果,如果不拍攝跑步的錄像,將會失去大好時光機會了,於是再求路邊人拍攝,我往回一段,重新跑過來。
這是我達到終點,人太多了。無法找到家人和朋友,只有求人幫助拍攝。

下面是我從官方得到我成績詳細結果:

我當然還是用我的Nike+ Running app記錄了我的跑步時間,我特意在起始點開始記錄,完成之後停止。這是我最好的半馬成績:


參考
- 卡城馬拉松網站
- Startlinetiming網站:成績結果
- Startlinetiming網站:成績結果(包括總和分組成績)
- 卡城『新生活』網站的討論:卡城第五十屆馬拉松長跑活動六一‧週日
其它博文
Wednesday, May 28, 2014
踏雪徒步遊:Banff的天堂大峽谷(2)
記得2014-03-01,週六,是今年冬季最冷的一天之一,活動之前的一天我還密切關注天氣和小組動態,雖然天氣預報還是非常冷,但是小組計劃還是沒有變化,再三斟酌,還是決定參加這次踏雪活動,我為此準備好充足的裝備。
每一次登山活動,不僅讓我親身經歷大自然在不同季節的美,而且社交小組活動也讓我了解到我外圍圈子的世界,而且這次的經歷更尤為不同。正如我回來之後和同事朋友交流我這次經歷時曾經這麼說過,沒有勇氣和探索的意念,坐在家裡的舒適軟沙發上,是根本無法有這樣富有刺激性故事的經歷。生活給了我們豐富的各種機會,如果我們不在意抓住,它們就會在我們身邊瞬間即逝,因此我們應該珍惜我們自己的生活時光。畢竟,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切將不再可能再現,而美好的和艱辛的都將深深印刻在我們的記憶裏。
雖然我參加社交登山活動小組已經有半年多的時間,但是每一次活動的組群都不同。我們這個社群當時達到兩千多個會員,但是每次活動都有限定的人數要求,大多四到十幾人。這次活動小組的成員都是第一次認識,我的第一個感覺是這個小組與過去活動明顯不同,大多數成員之間好像有一種非常緊密的關係,十分熱心每次活動,所有報名的人除了一位因語言交流原因(說西班牙的,估計和我一樣也是新人)因地點失誤沒能趕上,其他七人全部準時到了。
我太太送我提前數分鐘到達集合地點,停車場上只有我們小組的數輛小車。我們剛到,從一車上下來一位女生,我估計是頭。她非常熱情與我打招呼,主動伸出她熱情的手歡迎我的到來。不久,其他成員陸續到達。因為大清早天氣非常冷,當時大家都躲在車裏,一有人到達,大家都紛紛下車,大家見面之後都是熱情擁抱,我看得出他們之間已經是非常熟悉了。
雖然那天的天氣非常冷,在開往山裡的路上我們很自然談到天氣和進山的活動。我感到大家的興致非常之高,交談語氣中充滿了輕鬆的氣氛和信心。看到車裏表盤室外溫度讀數是零下三十多度,我擔心進到山裡我的手機無法錄像,於是我抓住車上的空間拍攝了一段路景,這是我今年每天視頻一秒的項目,我不希望因為死機而失去當天的錄像機會。
其實真正來到山裡,我們並不感到當時的寒冷是那麼地可怕,穿著雪鞋走了沒有多久,我們感到身上熱熱的,大家不斷脫去厚厚的多層外衣,只穿上一單件暖棉服。儘管如此,山裡的氣溫還是明顯非常之低,從頭上、衣服上冒出的汗濕氣很快就結成一粒粒小冰珠。

當時一同伴的手錶式溫度計實時測量的溫度是零下五十度,也許這個數字不是很準,但零下30-40度還是有的。當時我曾拿出手機試圖拍攝和錄像,屏幕立刻都黑了。出發之前我做好了充足準備,所有的相機和手機電力都是充滿的,但是極度低溫使得電池都很快凝固了。後來我發現我的Cannon相機的焦距也開始不動了,每次我只能從相機袋子中取出迅速拍攝一張,第二次就不行了,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我一直將手機放在內衣的口袋裏,但在山裡,我的手機只能瞬間拍攝幾張照片,一次錄像也不行,真是慶幸我之前用手機在前往的路上拍攝了一段很短的錄像。
這次進山小組的成員體力都非常好,大家一路上一個都不拉後,大家還相互照應關心和勉勵。隊伍中有兩個愛好拍攝者,我是之一。因為留戀景色拍攝我常常被拉在後面,後來他們知道我是貪拍攝而到處走動,大隊一路大步往前,我與隊伍的距離開始拉開,當時只有我和另一位落在後面,而且距離越來越遠。當時山裡氣溫這麼寒冷,我想野熊等動物肯定都還在冬眠狀態,雖然掉在後面,還是不很擔心害怕的。
從斷樹上的厚厚積雪就可以看出地面上的雪有多深。

這是從Lake Annette向上仰望,上面是著名標誌性的Mt. Temple。

天堂谷中暗藏的小溪在雪下潺潺流動:

當時的天堂谷中幾乎沒有人跡,誰也沒有想到我們一隊小組在這麼寒冷的冬天進入峽谷:

回來的路上發生了一個意外的事故。
逐漸我與大隊的距離被拉地越來越遠了,趕了許久都沒有看見前面的隊伍,於是我不趕貪拍和貪玩,一路小跑趕緊向前追趕。不久我發現前面有一位女生單獨在一瘸一拐地走動。另外一攝影愛好者也在其後。她開始抱怨她的腳跟不得勁,非常艱難。她讓另一夥伴幫助她鬆開她的踏雪鞋綁帶,之後她感覺好了一點。

因為我們已經被遠遠拉在後面,另一夥伴很快大步向前趕去,我和女生落在了最後。
看著她走路吃力的樣子,我有意放慢腳步,跟再她的後面。看著她一跳一跳艱難的樣子,我還以為是她平時愛美有高跟症傷疾,她說不是。雖然她十分著急想跟上隊伍,但不久,她明顯走路更為吃力了。我說,不必著急追趕了,反正已經在後面了,不如停下來,脫鞋好好檢查裏面是否有什麼不適之處。
在我一再堅持之下,她停了下來,扶著樹幹脫去了鞋。當她拉下襪子之後,突然大叫起來,詛咒地罵道,髒話中還帶著哭腔,原來是腳後跟上有一個很大的水泡,磨地皮都撕開了,裏面鮮紅的肉都露了出來。看到這一情景,我讓她情緒安靜下來,我說,我來幫助你處理好。
喔,我的上帝,真是幸虧有你幫忙,她感激地祈求道。她真情地感謝我能夠留下來幫助她,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種哀求和哭腔,當時真是表現地十分可憐,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狀況。我盡量安慰她,表現出男子漢的鎮定和有信心,我告訴她不必擔心,I'll Help You。
我蹲在地上,脫去我的手套,先將破開地皮輕輕慢慢拉上,盡量避免碰傷裏面的紅肉,然後我告訴她我帶有茶樹精油和防護膏(Melaleuca Oil and Mela-Gel),這樣可以防止感染和促進皮膚愈合。她知道茶樹油,但不知道Mela-Gel。她一開始還挺猶豫,但我確定肯定有很好地幫助,她同意用了。我先塗上這些藥水和藥膏,再用手捂在傷處,試圖用手上的餘熱敷一段時間,讓傷口貼好,最後蓋上膠布。實際上當時膠布都沒有粘力了,我只能用手將膠布捂熱。一切處理好後,再用手緊壓一段,撫摸保證沒有任何不平滑的地方。這大概持續了五分鐘多之久。
一切處理好後,我幫助她穿好鞋。她走了幾步,明顯好多了。一溜小跑,也不管我,向前跑去。我當時心想,這小子好了之後,只顧跟上大隊,連我都撇在後面不問了。

我當然也緊緊跟上。她後來告訴我,她擔心大隊會抱怨在前面等待太久,因此想要趕緊彌補上處理耽擱的時間。經過我的處理,很明顯她的腳幾乎完全回復正常了。
後來我們趕上了大隊,她將我們當時的情況一五一十道了出來。大家都感到吃驚她會出現水泡,因為她曾經參加過許多更為艱難的登山活動,她的體力和腳力是非常好的。其中一位看起來和她很熟的男生說他有祕方,等回到車上再進行處理。
在我們開車回去的路上,女生脫去鞋讓他進行處理,出乎她的意料之外,當時幾乎完全要掉的皮膚都完全愈合了,他們幾乎看不見磨破脫落的皮膚了。我暗自高興,看來我帶的急救藥品都能及時用上場了,效果很好!
在路上,我就感覺我的手指比較硬邦邦地。我一上車,溫度逐漸加熱,身體開始轉暖了。這是,我明顯感到我右手的中指和無名指開始出現脹痛,兩個小指像冰棍一樣,又硬又亮,隨著車裏正常氣溫的加熱,手指好像是冰塊要爆炸了,而外面的皮膚卻是緊緊地。
我趕緊取出我的茶樹油,往手指上塗抹。我希望茶樹油能夠緩解和幫助疏通血液循環,儘快讓凍傷的手指回復。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兩個手指開始發熱和發脹,明顯感到裏面神經受傷,一陣一陣地疼痛越來越厲害。
這是當時手指的情況:

也許是車內氣溫升高的原因,我凍傷的手指開始出現大量充水,兩個手指亮晶晶地,內部神經有壓迫的陣痛感覺。在車裏,我靜悄悄地不斷關注我的手指,但是我沒有告訴同伴。
參考
- MeetUp 三月一日的踏雪登山活動:Lake Annette/ Paradise Valley Snowshoe T3
其它博文
Friday, May 2, 2014
踏雪徒步遊:Banff的天堂大峽谷(1)
本博客原發佈在我所在卡城的『新生活』社交網絡中,現整理繼續在我這裡的博文中。
許多事情,不僅經歷過了才會深切體會到樂趣,而且這種經歷也許會給你打開另外一個新的天地,或者是結識新的朋友圈,說不定將來會有更多豐富多彩的生活,新的機會,新的朋友關係,還有新的體驗。這次週末的冬季踏雪徒步遊活動在我生活中增添了新的風采,因此我想通過三個博客來記錄這一段經歷。
這個週末是卡城今冬以來最為寒冷的一個週末,週五(2014-02-28)我還在心裏打鼓,是否還是參加這次MeetUp的活動?我希望該活動組織者因天氣寒冷的原因取消活動,但是上網查看,參加人數還是沒有變動:八人。
出發前一天夜晚,我想起『新生活』上一人曾評論一次進山踏雪的活動說,連大媽大叔都去了。我一看活動中又有大叔之類的參與者,還有三位女生,我於是決定不撤了,去!
我們這次計劃的地點是Lake Annette/Paradise Valley,我過去在去Lake Moraine的路上,曾經看見通往Paradise Valley的停車場。去年秋季和「新生活」飄然組織的Larch Valley/Sentinel Pass活動, 曾經在山頂Pass眺望山背後的Paradise Pass。因此當我看到這次活動要去的地方,就報名了,這也是我不想放棄的原因之一。
次日(週六)來到停車場,與往次活動不同,大家都準時達到,只有一位西班牙人因為交流原因,接他的人沒有接到他(他曾經極力爭取,但接頭的位置錯了,最後不得不放棄了,我們收到他發往meet up上的信息)。於是我們七人7:40就出發了。
9:00我們按計劃到達Lake Louise通往Morain Lake的路口,冬季這條公路關閉了。當我們以大清早到達的時候,這裡還是無有一人,我們到達的時候,路口只有我們一行的兩輛車。
我對這次踏雪有充分地準備,頭上帶有帽子,還有遮擋面部的套頭,為了保護眼睛,我帶有太陽鏡和滑雪護鏡,這樣整個頭都可以保護起來;上衣是兩層的冬服,背包裏還有一件北臉的可抗寒零下五十度超輕羽絨服;褲子是滑雪羽絨褲,這次還特加裏面的貼身棉毛褲(實際上登山活動是不能穿棉質服裝的,但當時太冷,估計身體不會出很多汗);襪子是特厚的抗寒襪,鞋子是登山靴。我穿好了snowshoes,走到路口體驗一下,並不是那麼冷。
我要求同伴給我拍攝,我招手致意。
開始的一段是冬季封閉的公路,沿著公路到進入aradise Valley的入口還有兩公里路程。
當時的氣溫是零下30度,當日晴空萬里,無風。實際上走起來之後,並不感到十分寒冷。很快我到達了進入Paradise Valley的第二個路口,這個路口在夏季是一停車場。
從這裡我們開始進山的登山小道trail了。從路上情況來看,這是一條冬季踏雪的熱線,路上已經有一條走出的小道了。
一路風景不錯。記得我曾經看過有關中國東北一雪舌村的風情電視片,介紹當地的雪特別獨特,也許是當地濕度的特殊性,雪的粘性特好,厚厚的雪掛在屋外,形成特色的景色。在Banff國家公園,這種雪景可以說是到處都是,尤其是斷樹上的雪像蘑菇一樣,厚厚地掛在上面,形成非常獨特的景觀。
出了樹林,遠處就可以看見大峽谷兩側的山峰,看著這美麗的景色,非常自然地大家展現出燦爛的笑容。
從這裡我們快要出去山林小道,來到大峽谷了。
其實在山林裏面走到起來,身子就開始發熱了,當時並不感到那麼寒冷。為了我活動方便,減少身體內部出汗,我脫去最外面的一層。如果停下來,山裡還是非常冷,我們的外衣和頭上都掛著冒出熱氣後結成冰的雪珠,這是我們美麗的隊長。
穿著專用雪靴snowshoes在山路裏不斷爬行,不久身子就出汗了。身外山裡的氣溫還是非常冷,這不,從頭上和身上冒出的熱氣馬上就變成白色的結晶雪絨花了,當我們注意到這一奇特現象,這大自然產生的特殊美麗景觀在我們的心頭蕩漾起一種樂滋滋的滿足感覺,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和體會到這種活力和美。
進入了天堂大峽谷,小道中有不少木橋。
茫茫的大雪蓋住幾乎所有的地表面,我還感到納悶這些木橋下面還會有水嗎?
在這非常安靜的環境中,仔細觀察注意,可以聽到橋下的潺潺流水之聲,雖然小溪上蓋著厚厚的雪,循著清脆的水流聲,從一些開裂之處可以看見清澈歡跳的小溪。
看著路邊厚厚的雪,我想上去試試,結果一走進去陷了下去,我的手杖都全部插了進去。廢了好大力氣才從窩窩裏爬了出來。
不敢一人在後面玩耍,趕緊跟上大隊。
這是T女生,她目前正在學習瑜伽,她十分活躍,而且很有體力。這不,她在伸展她的腿。
快到我們要去的目的地了,Lake Annette。這個湖坐落在Mt Temple腳下,峽谷上方的一座湖。因此我們要向上要進行一段爬山的路程。
上山是蜿蜒起伏的小道,我當時體力十足,其中幾段我不想繞道太多,就直接切上去。當時厚厚的雪,加上很陡的坡度,走起來還是非常困難的,不過只有這樣才能迅速趕上。我本想趕到大隊的前面進行拍攝,但是還是不行。
終於來到湖口了!這個湖面上都是厚厚的積雪。
四周是懸崖峭壁的高山,其實這大峽谷中是雪崩常發生的地方,如果發生大雪崩,雪力夾雜者樹木和石頭,力量十分巨大,據說情景十分危險。
這最高處是我希望一日登上的Mt Temple,這是Banff地區最高的山峰。
女生老外倒是十分直爽,到了目的地,大聲說,我要尿了,不要轉身!看著我端著相機,並開玩笑說不要拍照,蹲下就排泄了。不過,仔細一想,四周的大雪也不知道有多深,在狹窄的雪路中無法到遠處探索蔽人之處了。
在目的地,隊長說,我們只能停留五分鐘,方便的方便,拍照的趕緊拍照。雖然走起來身體很熱,但是停下不久就會非常寒冷,一位老外帶的手錶記溫顯示已經是零下五十度了!我當時想讓夥伴給我用我的手機錄像,我走進湖面,正想大踏步踏雪,拍攝的夥伴說,黑幾了。我知道是電磁凍住了,就這麼不到一分鐘,手機的錄像功能失效了。後來我的Cannon相機也死機了,每次只能照一張,電源必須關閉來積蓄一點電力。再開機,只能拍一張,相機自動調整焦距的馬達凍撂了。
隊長還是有經驗,不讓我們多時停留。停留五分鐘之後,我們迅速開始撤退了。
這是我們最後回到停車場的小組合影:
這次活動屬於初級plus水平,來回路程15公里,登高245-385米,早上7:45從卡城出發,9:00到達,下午3:00回到停車場,我們按計劃六個小時完成了踏雪步行活動。
其它博文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