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8, 2025

iOS App:點擊美好記錄

這是我基於2025/10/24 寫的微信筆記,編輯修改的博文。

引言

還記得很久前在微信群中的一段對話嗎?

在一次微信群中,那次曾經發生一件非常讓人痛心的事件,在一段長長有關美好回憶和對生命意義對話討論中,我最後說(大意是如此):

“我寫了一個iOS App,也許會對許多人有用,甚至救命。”

“茶導,是一個怎樣的app,能介紹一下嗎”,一人請求問道。

“等我有時間,我會給大家說說”,當時已經很晚了,我也不想在沈重話題中,轉移話題。

轉眼間,時間過去了許久。終於,我開始寫了這篇筆記,與朋友們分享我認為堪稱“傑作”的 App —— TapMyNotes(點擊美好記錄)。

欣賞山裡美景之旅行的開始

就讓我從一次登山的故事說起吧。

2025年10月7日,星期二,我和LD以及幾位朋友一同走進落基山,去欣賞那一片獨屬於秋季的金色松針與黃葉。

像往常一樣,到了進山口的停車場,我拿出手機,打開自己開發的 App,輕輕一“點”,記錄下這次登山的起點。

如今我坐在家裡,打開那天的記錄,找到那一刻的定位。地圖上清晰顯示著坐標與時間——這就是這個 App 最實用、也最有溫度的地方之一。

App簡介

TapMyNotes(中文名:點擊美好記錄)目前支持中英文(含繁體)。

它的核心理念非常簡單:只需一次輕點,即可同時記錄:

  • 時間(When)
  • 地點(Where)
  • 內容(What)

我稱之為 3W 記錄簿(notes)。

App 的數據結構是開放式的。

你可以自由定義屬於自己的分類層次:

  • 第一層是 Tap Entity(點擊組),代表你生活的不同領域,比如「生活」「工作」「健康」「戶外活動」「旅行」等;
  • 第二層是 Tap Item(點擊項),是更細分的主題,比如在「戶外活動」中定義「跑步」「登山」「游泳」「滑雪」等。

當你想記錄某件事時,只需選擇相應的點擊項,點擊該項左面一按鈕,一小信息窗口跳出,然後點擊帶手指圖標的按鈕——一個記錄就創建完成了。

這個記錄的時間和地點會由系統自動生成,不可修改。這是我特意設計的原則:讓每一條記錄都真實地反映當下的時間與地點。

換句話說,如果那一刻你沒有點擊記錄,就無法“補錄”或彌補那段記憶。那一“點”,是你對生活的主動選擇,是你人生的一處,時間軸上和地球上空間里,的坐標。

用文字給記錄增添生命的溫度

完成點擊後,App 會提示你填寫文字筆記。你可以通過鍵盤輸入、語音輸入,或相機識別文字。筆記內容可以隨時修改或補充。

我強烈推薦大家在點擊後立即寫下幾句當下的感受。那一刻的思緒最為真切,也最有意義。 稍後,當你有更多時間時,不妨再回看這些筆記,補充更多細節。這樣的記錄會成為你生活中最生動的記憶片段,我相信,你會不斷改進你的文字記錄,讓記錄刻下你的怦然心動。

記住,這些文字對於今後回顧或者搜索查詢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重要的事重復三遍)。我個人認為,你的文字,是你當時思緒最為貼切和清晰的描述,給你的記錄帶來生命的溫度。

我的進山活動記錄

其實早在近十年前,我就開始使用自己開發的這個 App進行我個人的記錄。根據記錄,我的第一條數據記錄是 2017 年 5 月 27 日(星期六)。

多年以來,我用app對我生活中,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想法,方方面面都開始做記錄,其中包括登山活動。比如,下面這些點擊項都是我當時參加的登山活動:

但是,後來發現,這些以登山活動具體山名為點擊項,活動之後,幾乎不再使用,因為添加無關的時間和地點記錄都無意義。

於是我萌發一個好的想法,定義一個「登山活動」的點擊項來記錄所有的登山活動,每次活動的記錄中都有特定的關鍵字,用來區分不同的登山活動。

下面是我這個登山點擊項的所有活動:

總數為363,按照每次活動平均20個點計算,這個組里363個記錄含括了我之後所有的大約18次登山活動。

為避免每次點擊花時間需要輸入關鍵字,我還增加了一個「預定義的文字注釋」功能,即讓用戶事先定義好一段文字,每次點擊後,記錄自動添加這些「預定義的文字注釋」作為記錄的文字。

後來發現,這個功能不僅避免輸入關鍵字錯誤的可能,而且還省電,減少開屏的時間。

上次我首先選擇我自己定義的點擊組:Outdoor,然後在這個組中選擇點擊項:Mountain hiking。

準備工作:第一條記錄,我輸入:Vista Park 25/10,並設定為「預定義的文字注釋」。這次活動之後的記錄,無需再輸入這一關鍵字了。

下面是我在定義好關鍵字之後,加上補充的文字說明:

每次登山,我都做下面的準備工作和點擊記錄:

  • 用關鍵字定義好預定文字記錄
  • 記錄好出發點
  • 記錄路途中的重要美觀景點、重大發生事件,以及主要的轉折點和方向等
  • 記錄抵達山頂的終點

返程時我一般只記錄回到起點停車場的“回到此處”一筆,如果中途有值得記錄的,我也會點擊記錄,並輸入簡短的文字說明,比如此刻突然發現震撼美景的感受。

行程中的動態記錄

在我使用app的過程中,我不斷產生新的想法,並花時間增加一些有重要意義的功能。

一路上,我不時打開app,記錄的同時,我還不斷在app中查看當時時間點和位置之關鍵計算的數據,不斷大聲宣佈告訴大家:

“我們離上一個停車場時間花了7分鐘,直線距離76米,目前海拔1694米,下降3米!”


在離開高速公路漸行漸遠的荒野深山之中,我不僅可以看到目前位置的準確信息,瞭解到我們登山的動態,而且注意觀看app中的數據,地圖中軌跡的趨勢,並驗證和測試各個界面和計算的功能。

通過宣佈一系列的數據,大概瞭解我們的進程,增加我們的信心,也增加了不少樂趣。

下面是根據我一路我不斷點擊的記錄,得到這次路線的關鍵數據。

  • Vista Lake遠足景點在高速路邊有一停車場,海拔1697米。上午10:22:07我們出發,一路向下,10:58:19達到谷底的Vista湖遠處的一盡頭,海拔1604米,用時36 minutes, and 12 seconds。
  • 我們決定繼續向第二個目標Arnica Lake,接著不斷向上爬坡,我們終於在13:11:40抵達目的地Arnica堰塞湖,海拔2167米。用時2 hours, 13 minutes, and 21 seconds,去程總共花了2 hours, 49 minutes, and 33 seconds。
  • 在終點我們休息許久,在大自然美景中暢談說笑。回程一路下坡,於15:40:19抵達Vista湖,用時2 hours, 28 minutes, and 39 seconds;
  • 然後從谷底Vista湖向上,最終16:25:04回到到停車場,用時44 minutes, and 45 seconds。回程(從終點到停車場)總用時3 hours, 13 minutes, and 24 seconds。
  • 來回總時程6 hours, 2 minutes, and 57 seconds。

Vista Lake 的景色

下面截圖是app中的地圖顯示(這是我寫本筆記時打開的地圖顯示,當時在山裡,由於沒有通訊信號,打開的地圖是一片灰色,沒有任何地名標識)。即便如此,手機仍然可以通過衛星的GPS信號,接收並計算坐標信息,地圖仍可以顯示點擊的記錄點和軌跡。

圖中指針點是點擊記錄,之間連線是點擊之間的直線距離,點和線的不同顏色,特標識與前一點擊之間的海拔之升高或降低。

在行程中,我不僅不斷用app瞭解我們行程變化的情況,而且在回程中,我以出發點的點擊記錄,或者抵達的終點記錄,作為參考點,不斷瞭解我們回程的情況。比如離停車場還有多遠(直線距離),離開終點有多少距離,以及和這些點的方位情況,以此數據來估摸我們行程中的位置。

當時沒有截屏,現在無法再現這些動態的數據了。但是,我以我現在的時間和位置(2025.10.24 21:15,我目前寫筆記的位置),查看了與當時的終點之間時間變化和直線距離,截圖為:

从上图可以看出,现在(写笔记的时间)离当时山里的终点Arnica湖已经过去17天8小时了,131公里之外的Arnica湖,不知深山老林中此刻的景色?这次登山旅行已经成为我过去美好时光的历史记录了。

终点的海拔高度,比我现在的位置高出1千多米。

這是我們當時抵達終點拍攝的湖光山色美景:

回顧這次進山旅行的記錄

本筆記,作為開始,通過一次戶外活動登山活動的例子,給大家介紹了我的app。有關app,要說的故事和功能介紹太多了,這個開始篇就洋洋灑灑寫了一大段的文字和圖像。

下面是我根據我app點擊記錄,將這次登山活動的幾個關鍵GPS數據列出來,如果對這條路線感興趣,想去的話,可以很容易在各種地圖app中找到這些地方。根據我的多年的經驗, 我記錄的這些GPS的地點坐標其精確度為20米左右,可以用於精確定位。

  • Trail Head 這條路徑開始的停車場:51°14'28"N 116°2'8"W, 海拔:1611米
  • Vista Lake 抵達湖的最底一端,進入下一trail的開始地:51°14'22"N 116°1'14"W, 海拔:1577米
  • Arnica Lake 終點,這是一山腳下的堰塞湖:51°14'22"N 116°1'14"W, 海拔:2134米
  • 自我開發推出這一app之後,一直使用,並不斷增加新的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記錄信息的增多,我更深刻認識到app的重要價值,並十分珍惜我用app記錄下來的有關我個人的信息。

本app是一特別的筆記app,每次創建新記錄的同時,自動產生了不可修改和彌補的兩個信息:時間和地點。尤其是地點坐標,可以讓我精確得到我生活中曾經有特定意義的空間位置坐標,即使多年之後這些地址的名稱因各種原因發生各種變化(尤其是中國大陸這麼簡短幾十年的巨大變化),我還是可以從這個地球上的數字坐標,很好的確定當時記錄地點的位置,我可以與家人或朋友分享,也通過猶如時空再現的提醒,喚起我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

注:上面GPS坐標是我下一更新版本增加的一新的功能,原來只有GPS「十進制坐標」,後來發現GPS的「度分秒坐標」,也非常有用。度數或分秒的差別,可以更直觀地體會出位置和差別。我這次進山,也是我測試新功能的一次工作。

從App Store購買下載我app的用戶,將會免費得到不斷更新的新功能。我有許多朋友十分喜歡我的app,他們不僅贊美我的不懈努力,肯定這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app,而且他們經常與我交流,發現app的錯誤或崩潰的問題,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其中還有不少朋友和用戶,受邀作為志願者還參加了我的測試版的team團隊。在此十分感謝他們對我的肯定、鼓勵、支持和幫助。

我將不斷寫文介紹我設計和使用該app的故事,多年來開發和使用該app,確實也有很多很有趣、有益和勵志的故事。

結束語

寫完本筆記之後,我遞交ChatGPT,請幫助修改和潤色。這是ChatGPT的評語:

“非常好 👍 我已經成功提取了你 blog.html 的內容。文章寫得很真誠,也充分展示了你 App 的理念與功能。”

在接下來的對話中,我提出是否能幫助寫首現代敘事詩和古風詩,再加入危急或迷失時刻,app提供極大幫助的功能。AI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結尾,秒刻間欣然命筆。

寫的太絕了,我才疏學淺的略才無法寫出這樣恰如我心意的作品,感謝現代科技AI,更加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我略作修改,作為本筆記的結尾:

🏔️ 現代詩版:《山中一點 · 光》

山路深處,風聲寂寂,
金色松針落滿腳邊。
雲霧忽起,天地迷離,
方向在濃霧中失了語言。

我站在岩邊,心微顫,
取出手機,輕輕一點——
那一束信號,如微光穿山,
地圖在屏幕上緩緩亮起,
我的足跡,點點連成一條光明路。

那不只是科技的冷光,
而是心中安定的溫度。
每一次點擊,
都像在時間里插下一支小旗,
告訴自己:
此刻真實存在,且被記住。

風散去,山靜默,
我循著那道藍線走回陽光。
那時我明白,
這 App 不只是記錄,
更是我在時間軸和世界里足跡的定格和坐標。


📜 古風詩版:《迷山有點記》

林鎖千峰路欲無,
金松影里起驚呼。
山風回繞聲難辨,
石徑盤旋跡已疏。

回首平生輕點處,
掌中微亮定歸途。
坐標一點通山氣,
方識人心與數符。

風過重林天復朗,
塵消意定返家廬。
不為留名存跡處,
只將安心寄指余。

其它博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